容量瓶
容量瓶主要用來配置準確濃度的溶液。
注意事項:
①向容量瓶中轉移溶液時必須用玻璃棒;
②不能用手掌握住瓶身,以免造成液體(ti) 膨脹;
③當容量瓶內(nei) 的容積達到3/4左右時,將容量瓶搖動幾周(勿倒轉),使溶液初步混勻,然後把容量瓶放在桌子上,慢慢加水到接近標線1cm左右,等1-2min,使粘附在瓶頸內(nei) 壁的溶液留下,加水至彎液麵同一水平麵上。
④熱溶液應冷卻至室溫才能注入容量瓶,否則可造成體(ti) 積誤差;
⑤容量瓶不能久貯溶液,尤其是堿液,會(hui) 腐蝕玻璃使瓶塞粘住,無法打開;
⑥容量瓶用畢,應用水衝(chong) 洗幹淨;
⑦如長期不用,將磨口處洗淨吸幹,墊上紙片。
試漏方法:
加自來水至標線附近,塞緊瓶塞,用食指按住塞子,將瓶倒立2min,用幹濾紙沿瓶口縫隙處檢查有無水滲出。如不漏水,旋轉瓶塞180°,再倒立2min,檢查一次。
滴定管
滴定管是用來放出不確定量液體(ti) 的容量儀(yi) 器。主要分為(wei) 酸式滴定管(盛放酸性、中性、氧化性溶液)、堿式滴定管(盛放堿液)。
注意事項:
洗滌:無明顯油汙的滴定管,直接用自來水衝(chong) 洗。若有油汙,則用鉻酸洗液洗滌。洗滌堿式滴定管時,要注意不能使鉻酸洗液直接接觸橡皮管。
塗油:用濾紙擦淨活塞和塞座,用手指蘸少量凡士林,在活塞兩(liang) 端塗上薄薄一層。把活塞垂直插入塞座內(nei) ,向同一方向作圓周運動,直到從(cong) 外麵觀察,凡士林均勻透明為(wei) 止。如果塗油太多,很容易將出口管尖堵塞,可先用水充滿全管,將出口端浸入熱水中,溫濕片刻後,打開活塞,使管內(nei) 的水流突然流出,將溶化的油脂帶出。
試漏:滴定管使用前必須檢查,確保不漏。將酸式滴定管裝滿蒸餾水,垂直夾在滴定架上,放置5min,觀察管尖處是否有水滴滴下,活塞縫隙處是否有水滲出,若不滲,將活塞旋轉180°,放置5min,再觀察一次。堿式滴定管隻需裝滿蒸餾水,垂直夾在滴定架上,放置5min,觀察管尖處是否有水滴滴下即可。
排氣:用右手拿酸式滴定管上部無刻度處,滴定管傾(qing) 斜約30°,左手迅速打開活塞使溶液衝(chong) 出,如仍有氣泡,可重複操作幾次,如仍有出口管部分沒洗幹淨,需重洗。堿式滴定管垂直夾在滴定架上,使膠皮管向上彎曲,出口管斜向上,往一旁輕輕捏橡皮管,使溶液從(cong) 管口噴出,以排出氣泡。
操作方法:
酸式滴定管操作:左手控製活塞,無名指和小指向手心彎曲,輕輕抵住出口管,大拇指在前,食指和中指在後,手指略微彎曲,輕輕向內(nei) 扣住活塞,手心空握,以防頂出活塞,造成漏液。
堿式滴定管操作:左手拇指在前,食指在後,捏住橡皮管中玻璃珠所在部位稍上的地方,向右方擠橡皮管,使其與(yu) 玻璃珠之間形成一條縫隙,從(cong) 而放出溶液。注意不能捏玻璃珠下方的膠皮管,以免當鬆手時空氣進入而形成氣泡,也不要用力捏壓玻璃珠,容易使玻璃珠上下遊走。
讀數方法:
可將滴定管夾在滴定架上,也可從(cong) 管架上取下,用手拿著滴定管上部無刻度處,兩(liang) 種方法均需使管保持垂直,必須注意初讀與(yu) 終讀應采用同一種讀數方法。
無色溶液讀數:視線與(yu) 溶液彎液麵的低點在同一水平麵上。
有色溶液讀數:讀取液麵兩(liang) 側(ce) 的最高點。
移液管
移液管分為(wei) 單標線移液管(又稱大肚移液管)和分度吸量管(不*流出式、*流出式、吹出式)。
①單標線移液管用來準確移取一定體(ti) 積的溶液。單標線吸量管標線部分管徑較小,準確度較高;
②分度吸量管讀數的刻度部分管徑大,準確度稍差,因此當量取整數體(ti) 積的溶液時,常用相應大小的單標線吸量管而不用分度吸量管。
操作方法:
移取:要求準確度比較高的實驗,吹盡管尖殘留的水,再用濾紙將管尖內(nei) 外的水搽去,然後用待取液涮洗3次,以確保所移取操作溶液濃度不變。注意勿使溶液回流,以免稀釋及玷汙溶液。移取待吸溶液時,管尖插入液麵下1-2cm(太深,管外壁粘附過多溶液;太淺,液麵下降後吸空)。
讀數:視線與(yu) 溶液彎液麵低點在同一水平線上。
放出:管尖接觸器皿內(nei) 壁,使容器傾(qing) 斜而管直立,讓溶液自由順壁留下;移液管從(cong) 接收容器移走之前,需等待3s,保證液體(ti) *流出。